Culture
风水文化
徽州文化

首页 > 风水文化 > 徽州文化

          在黄山市,提起“徽州”,可以说是从城市到乡村,从老人到少年,几乎是人人皆知。提起“徽州文化”,津津乐道者亦不乏其人。提起“徽学研究”,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能说个子丑寅卯,如数家珍。

       然而,徽州的名称从何而来,“徽”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,自徽州成立至今近千年的历史岁月中,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说法是:

       一、北宋宣和三年(1121年),宋徽宗以其帝号改歙州为徽州。

       二、因绩溪县境内有“徽岭”、“大徽村”,故为州名。

       三、新安山水佳境,“徽”为美好之意,故以为州名。

       那末,究竟是哪种说法正确呢?笔者认为,上述说法,粗粗看去,似觉有理,但细细想来,却都未必确切,甚至是谬误之至,非研究者之言。首先,第一种说法,即宋徽宗以其帝号改称“徽州”的说法,犯有历史常识性的错误,“徽宗”不是帝号,而是庙号,是宋徽宗死去后,由其继承者尊奉先帝的谥号,宋徽宗生前不可能自称“徽宗”,只有在后人叙述历史时可以称“徽宗”。因此,以宋徽宗帝号名徽州的说法显然不能成立。其次,以区区一村一岭之名加之于一州,亦似有所牵强。何况,是先有徽州,还是先有徽岭、大徽村,值得商榷。按北宋王安石从江西取道歙州去宣州,其《寄沈鄱阳》诗中有“朝渡藤溪霜落后,夜过翚岭月明中”之句。至清代,仍称“翚岭”。绩溪民间传说乾隆皇帝夜过翚岭,隐约只见“羽”字,遂读为“羽岭”。天子金口玉言,绩溪民间至今仍称翚岭为羽岭。所以,讹“翚”为“徽”,实乃后人嫁接。第三,新安山水确属佳山秀水,瑰丽妩媚。梁武就高度称赞“新安大好山水”。但是,我们不能脱离时代背景去考证“徽”字的来历和含义。在封建统治社会,对一个地方的命名是有非常浓厚的政治色彩的,如“归德”、“广德”、“开化”、“怀化”、“太平”等等,“徽州”也概莫能外。

       北宋宣和二年(1120年),歙县人方腊利用宗教形式,组织劳苦大众,于是年十月起义,自号“圣公”,改元“永乐”,建立了农民政权。在半年的时间内,攻克杭州,占有江浙皖赣的6州52县。方腊起义,使北宋王朝大为恐惧,急派枢密使童贯带兵15万前来围剿镇压。宣和三年春,杭州失守,方腊退守帮源。初夏,战败被俘,同年8月在汴京(河南开封)就义。宋徽宗即诏改歙州为徽州,改睦州为严州(现浙江建德),这是有其政治目的的。

       据《说文解字》,“徽”属“系”部,且言“一曰三纠绳也。三纠,谓三合而纠之也”,又说“三股曰徽,两股曰纆。一说纠本三股,三纠当为九股”。据《康熙字典》,徽属“双人”部,亦言“徽,大索也”。《辞海》也将“徽”归属“双人”部,在释义第二大项内有“绳索、束、绑”的解释。

       综上所述,笔者认为,北宋王朝在疯狂镇压了方腊起义之后,改歙州为徽州,绝对不会是心情舒畅,赞美讴歌这一方土地,而是心怀余悸,加强弹压的真实心理反映。它要用粗大的绳索将这一地方紧紧捆绑起来,不再出现令统治者不安的因素。因此,“徽”是封建统治者套在徽州人民脖子上的绳索,“徽”是禁锢徽州人民意志的枷锁,“徽”是压在徽州人民头上的大山(至今许多人写“徽”字还喜欢把“山”字特别突出出来)!封建统治的强化,形成了徽州成立前后历史的强烈反差。在徽州设立之前,汉末有“山越”之乱,南北朝有程灵洗割据,隋末有汪华称王,唐有方清起义,北宋有陈硕真、方腊起义等。设立徽州后,徽州本土反抗封建统治之举明显减少,几至于零。这难道是偶然的吗?

       当然,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,自南宋以后,封建统治者以“程朱理学”为统治理论,徽州社会自诩为“程朱阙里”,将“程朱理学”渗透到徽州的城镇乡村,再加上宗法制度的森严管理,形成了徽州成立后近千年的平稳社会状态。

 


 
友情链接:
安徽网址大全 汪仰溪罗经博客(新浪) 八卦甲子博客 省工艺美术促进会 汪氏罗经官方淘宝网 党员之家 汪氏罗经博客(搜狐)
网站:www.xawslj.com
手机:18755935062
地址:安徽省休宁县万安老街大社巷2号
部分图片、文字来源于网络,如若侵权,请联系本网删除。皖ICP备11009128号-1  皖公网安备34102202000150号 休宁县新安汪氏罗经文化传承有限公司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